#葉郎每日讀報
▼ 1. David Fincher:《Joker 小丑》出賣精神疾患者
導演 David Fincher 近日接受英國媒體訪問時將票房大獲成功的《Joker 小丑》與自己的前作《Fight Club 鬥陣俱樂部》比較。他說《小丑》基本上就是拿導演 Martin Scorsese 兩部經典之作《Taxi Driver 計程車司機》和《The King of Comedy 喜劇之王》中同樣由 Robert De Niro 扮演的兩個主角拼湊變成一個,然後以出賣精神疾患者(的形象)來換得十億票房之類的。兩部主角同樣是精神疾患者而且同樣充滿灰暗描寫的電影,命運卻截然不同:《鬥陣俱樂部》籌拍過程無比艱難,業界普遍的反應是他拍了這個之後職業生涯死定了;然而Warner 卻輕易讓《小丑》開拍。唯一的差別是因為在《小丑》之前已經有《The Dark Knight 黑暗騎士》的開路再先。Fincher 維持近日連續批評片廠保守作風的基調,認為這些人只敢做安全的決定。
(報導原文:https://bit.ly/3lCSPfI)
▼ 2. Baby Shark 庇蔭了其他音樂創作者
兩年前簽下韓國兒歌
(報導原文:https://bit.ly/38JvCFb)
▼ 3. 分析:串流平台大爆炸,但內容生產並沒有
Bloomberg 從數據分析雖然串流平台大爆炸,但內容生產並沒有完全恢復,許多好萊塢從業人員仍然沒有片可以拍。好萊塢片廠9月就已經與各工會針對復工的職場防疫標準完成協商,但直到上個月為止復工的進度仍然非常緩慢。直接反應在就業人口上,直到九月仍只有三分之一的失業人口重新回到劇組開工。以洛杉磯地區的拍攝許可數量統計來看,上個核發的拍攝許可更只有過往標準的不到一半,而且其中僅只4%申請單位是電影劇組。推估劇組復工緩慢的理由,可能是防疫措施增加了10~20%成本,以及美國疫情難以緩和,使部分劇組可能索性移師到更便宜、疫情更緩和的國外(比如加拿大)。然而串流爆炸性增長帶來的資金沒有立刻投入到新劇組的關鍵原因,可能是擔憂串流成長終究會到天花板,加上來自電影院和傳統電視頻道的收入快速下滑,使好萊塢片廠投資內容生產的力道有所保留。
(報導原文:https://bloom.bg/3kElJL8)
▽ 其他今天也可以知道一下的事請見留言